- 刘毓;孙亚尼;方立杰;李世杰;
文章基于在时域分步法存在衰减、色散走离和受激Raman散射(SRS)效应作用条件下的N信道SRS效应计算模型,使用MATLAB软件进行仿真,通过数据仿真分析了SRS耦合效应对密集波分复用(DWDM)光通信系统质量造成的影响以及输入功率、信道数与SRS耦合效应的关系,对进一步研究SRS效应对DWDM光通信系统性能的影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0年01期 No.157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0K] - 姚华雄;杨艳;
针对波分复用(WDM)网络中单链路出错的生存性流量疏导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光路的动态恢复机制(DRAL)。DRAL不预留任何资源,当链路出错时,通过在网络中动态地发现资源来对错误链路进行恢复,将一个出错的光路转发到一条新建立的光路或其他可用的光路上。仿真结果显示,DRAL拥有很高的恢复概率。
2010年01期 No.157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K] - 董传成;朱娜;孙万举;韩飞;
文章提出了微粒群优化的3层BP神经网络在线3步预测智能光网络带宽按需分配(BoD)业务流量模型,并改进了微粒群优化算法。对适应值较差的一部分微粒施加随机扰动,然后评估扰动效果,接受进化同时以一定概率接受退化。按3步预测中的最大值分配带宽,降低了突发业务阻塞率。仿真结果表明,该预测模型适应突发性、多样性BoD业务流量的在线预测。
2010年01期 No.157 8-1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 赵季红;李娜;曲桦;
文章提出一种多阶梯度链路抽象方法以及在多域路由中辅助此方法来对连接建立请求进行判断的处理模式。使用该链路抽象方法以及辅助处理模式可以近似无差错地体现原始信息,为多域路由提供准确的信息。仿真分析表明,使用多阶梯度链路抽象方法和辅助处理,可以大大减小连接建立请求的误接受和误拒绝的概率,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和网络整体性能。
2010年01期 No.157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8K] - 杨登峰;甘朝钦;朱龙;
对光纤到户(FTTH)网络来说,一个低成本高效的灵活接入方案是非常重要的。在波分复用-无源光网络(WDM-PON)中,用户端的收发器件以及波长分配方案是系统的关键。单纤双向单波长方案可以大大简化网络结构,降低用户的接入成本,但这种结构存在很严重的瑞利反向散射的串扰。文章分析了各种不同ONU端光源的实现方式,并分析了若干种抑制瑞利反向散射串扰影响的技术。
2010年01期 No.157 15-1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 李翔;乐孜纯;付明磊;
综合考虑了突发包所经历跳数和突发包的长度等因素,文章给出了一种新型的支持服务质量(QoS)的光突发交换(OBS)数据信道调度协议——考虑跳数的改进型JET模式下的优先级抢占(H-PPJET)协议。文章在OBS网络环境中对H-PPJET协议进行了仿真,并与JET模式下的优先级抢占(PPJET)协议进行了对比,仿真结果表明,H-PPJET协议改善了网络的吞吐量和丢包率性能。
2010年01期 No.157 18-20+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5K] - 康丽娟;雒江涛;
文章设计并实现了基于Symbian平台的IP多媒体子系统(IMS)终端,成功实现了语音通话业务。给出了IMS终端总体设计方案,并详细介绍了语音通话模块的实现步骤。经测试表明,该软件能可靠地运行,代码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可扩展性,为下一步软件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2010年01期 No.157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 胡睿;陈科明;马琪;庄世辉;
前向纠错(FEC)在通信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吉比特无源光网络(GPON)系统中,上行带宽是以动态方式进行分配的,光线路终端(OLT)接收侧要求能够支持RS(255,239)及其缩短码的解码。文章采用一种"变换时钟域+RS全码解码"的方法,通过基于双端口随机存储器(DPRAM)的时钟域变换后,再进行RS全码解码。采用这种方式能够以较低的硬件复杂度完成FEC解码。
2010年01期 No.157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K] - 范丽;江山;喻杰奎;胡强高;
无源光网络(PON)是一种点到多点的光接入技术,采用传统的光时域反射仪(OTDR)技术对PON的各分支光路进行监测出现了技术瓶颈。针对这一问题,文章分析了现有几种解决方案的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以光供能方式驱动光开关测试的新方案,并详细描述了该方案的实现过程。
2010年01期 No.157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 王宏宾;
随着IP化进程的加快、全业务运营竞争的日益激烈,为了适应市场需求,中国移动也在研究和探讨全业务运营的模式和技术。文章通过对分组传输网(PTN)技术特点、优势的分析,为武汉移动打造分组城域网(PMN)网络提出了相应的建设方案和模式。
2010年01期 No.157 31-3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杜铜练;李碧丽;严由嵘;陈涛;
文章介绍了一种重量轻、体积小、便于人员携带的光纤动态传输系统,该系统以小型线团、单波长双向光端机为核心,实现了光纤动态释放与传输。实验结果表明,在便携式光纤动态传输系统中,光纤释放安全可靠,传输系统性能优良,可应用于人员携带的光纤传输领域。
2010年01期 No.157 33-34+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 林传亿;余向阳;
通过数值求解非线性薛定谔方程,研究了三阶色散效应对基孤子脉冲在单模光纤中传输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三阶色散作用下,基孤子脉冲在传输过程中被展宽,峰值能量逐渐减小,脉冲形状发生畸变,脉冲的中心偏向一侧,并形成非对称的拖尾振荡结构;当与二阶色散共同作用时,三阶色散引起的脉冲振荡会变缓。考虑非线性效应后,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由于色散效应导致的峰值功率的减小,同时抑制了非对称拖尾结构的产生。
2010年01期 No.157 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0K] - 谢慧;严承华;聂峰;
海缆的路由探测和故障点定位技术是海缆维护工作中的关键技术之一。文章针对目前常用探测方法的缺点和不足,提出了被动式海缆路由探测技术。首先介绍了被动式海缆路由探测的系统原理,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系统的设计方案,最后,给出了该系统的有效仿真方法及仿真结果。仿真结果表明:电压衰落斜率越大,线圈与光缆间的距离越远。因此被动式海缆路由探测系统可有效地对海缆进行路由跟踪和定位。
2010年01期 No.157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 王世颖;
随着宽带接入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光纤到户(FTTH)技术的迅猛发展,在天花板、地板、地毯下、墙面线槽、楼房竖井等空间已开始敷设大量的通信光缆电缆,室内布线的通信光缆电缆的阻燃特性日益受到重视。文章主要介绍最新版本的GB/T18380系列标准中对火焰蔓延试验的相关规定,以帮助相关人员了解和掌握光缆电缆阻燃性能的检验方法和质量控制。
2010年01期 No.157 42-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 王华;姚敏玉;张洪明;
文章报道了一种基于移频反馈的半导体光放大器(SOA)多波长光纤环形激光器,其环腔内插入声光调制器作为移频器,用自制的光纤马赫-曾德干涉仪进行梳状滤波,在输出光谱1.5 dB带宽为21.7 nm范围内,获得了间隔50 GHz的54个稳定的多波长连续光激射,消光比为28 dB。该激光器具有工作稳定性好、输出光谱宽和不同波长功率平坦度高的优点。实验证明,移频反馈技术能够实现激光器不同起振波长间的增益均衡,使输出光谱带宽增大21.7%。
2010年01期 No.157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4K] - 沈志学;张大勇;李剑峰;骆永全;罗飞;
文章利用Jones矩阵方法计算和分析了双折射率色散效应对一种液晶可调光衰减器(VOA)衰减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激光谱线宽度较窄时,双折射率色散效应将导致液晶VOA的光衰减能力大幅度减弱;反之,双折射率色散效应对液晶VOA光衰减能力的影响可以忽略,但液晶VOA本身的光衰减能力很低。因此,液晶VOA适用于较窄线宽的激光光源,在设计和使用时应充分考虑液晶双折射率色散效应对其光衰减能力的影响。
2010年01期 No.157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 廖延娜;张玮;阴亚芳;姚娟;
文章研究了λ/4波片-λ/2波片-λ/4波片(QHQ)型方位角控制偏振控制器的控制算法,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该算法的遍历性。分析研究了QHQ型偏振控制器的波片方位角误差和输入波长误差对偏振态转化精度的影响,并进行了仿真。误差分析结果对研究偏振控制器的误差补偿以及提高偏振控制器的精度具有指导意义。
2010年01期 No.157 51-5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5K] - 万云;傅焰峰;
文章通过研究高功率Er-Yb共掺双包层光纤放大器对多波长信号传输特性的影响,尤其是对不同光功率等级下多波长信号劣化的研究,分析了高功率条件下光非线性效应和在特定应用中的规律,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可为更好地实现高功率多波长光信号传输提供一定的依据。
2010年01期 No.157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K] - 蒋群;夏晓舟;章青;
文章介绍了一种用于密集波分复用(DWDM)超长距离通信系统中远程泵浦的传输设计方案。为了得到较大的增益与较小的噪声指数,我们选择了数值孔径小、掺杂浓度低的掺铒光纤,同时光路中还采用了对信号光全透、对泵浦光全反的二色镜来提高泵浦光的利用率。通过优化的光路设计,我们得到了增益>17 dB、噪声指数<7 dB的远程泵浦放大器。
2010年01期 No.157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 李松柏;周寒青;邓涛;
文章基于四阶龙格—库塔法,引入光纤光栅的位相分布,并考虑光线在外腔中的往返相移,分析了温度和外腔长度对布拉格光纤光栅外腔半导体激光器(FBG-ECL)模式的影响。数值模拟的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和外腔长度的增加,FBG-ECL模式数增多,模式间距变小;外腔长度的变化对FBG-ECL模式跳变的影响明显。
2010年01期 No.157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K] - 李丽君;张艳艳;高超;庄启雷;于国亮;魏帅;
文章针对平行光束反射式光纤位移传感器存在接收光强与被测位移量间双值对应问题,提出在试件表面设置光敏元件指示试件移动范围的方法来解决双值问题;并提出了双光路结构传感器设计方案,以消除光源波动、反射面反射率差异等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设计了基于C8051F410/2单片机的信号检测硬件电路。
2010年01期 No.157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K] - 陈庄庄;李罡;郑煜;
文章基于单模阵列光纤与平面光波导对准的理论模型,对在精确对准过程中常见的两种位置搜索法(爬山法和模式搜索法)进行了仿真模拟实验。仿真实验证明模式搜索法可以更快地搜索到最大光功率值,算法收敛性明显好于爬山法。
2010年01期 No.157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