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通信系统与网络技术

  • 基于光纤的RZ-DPSK全光再生技术的研究

    张婧;潘炜;

    文章针对基于光纤自相位调制(SPM)效应和四波混频(FWM)效应的全光再生技术,分析了归零差分相移键控(RZ-DPSK)调制信号在SPM效应下再生的局限性,指出只有将相位调制转换为幅度调制才可用此方法实现;同时研究了利用FWM效应实现再生时,在保证转换效率的前提下泵浦光和信号光波长与零色散波长之间需要满足的关系,以得到适合再生的转移函数。

    2010年02期 No.158 1-3+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4K]
  • OBS中支持QoS的增强型自适应偏置时间算法

    孙万举;朱娜;董传成;

    在基于恰量时间(Just-Enough-Time,JET)信令的无光缓存光突发交换(OBS)网络中,根据网络负载和服务质量(QoS)要求灵活进行偏置时间(Offset Time,OT)设置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使用增强型学习机制计算OT的算法,使得OT能够随着网络载荷的变化进行自适应调整,并能支持QoS,从而能较好地适应网络状态的变化。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在不同的网络状态下有效地降低端到端的延迟和阻塞率,并能很好地提供QoS服务。

    2010年02期 No.158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 WDM网络中一种新型的波长转换器配置算法

    刘铁;蔡祥宝;

    在波分复用(WDM)光网络中,文章将经过各节点的最短路径的总长度作为权值对节点进行排序,利用优先配置最短路径总长度较长的节点的思想,对已有的"子图+代数决策图(ADD)"算法进行改进,得到了一种新的"子图+路径长度排序(PLS)"算法。对两种算法进行了计算机仿真,结果显示新算法在保证结果准确的同时,较有效地降低了运算的时间复杂度。

    2010年02期 No.158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 基于LMS算法的光纤信道自适应均衡器的研究

    王敬辉;刘剑飞;王蒙军;曾祥烨;

    文章分析了影响光纤通信系统性能的主要因素,介绍了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建立的单模光纤信道仿真模型;还介绍了判决反馈均衡器(DFE)的基本结构和最小均方(LMS)误差算法,并用MATLAB软件仿真了采用LMS算法对10 Gbit/s光纤信道进行自适应均衡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LMS算法简单、高效,能有效消除光纤色散和偏振模色散(PMD)引起的码间干扰,比较适合对均衡速度要求较高的光纤通信系统。

    2010年02期 No.158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4K]
  • 支持多优先级QoS的业务量疏导算法

    惠嫣娇;金海;范戈;

    文章针对当前波分复用(WDM)光网络中业务量疏导技术研究的局限性,提出支持多优先级服务质量(QoS)的业务量疏导算法——MTGA。该算法基于业务流QoS的需求,将业务标记为不同等级,然后尽量选择占用跳数最少的通路来建立连接。仿真结果显示,与已有算法相比,MTGA能够有效地降低有时延约束连接请求的阻塞率。

    2010年02期 No.158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K]
  • 用光均分法设计和构建多元星形光纤网络

    赵长水;陈正涛;谭毅;姚军财;

    在设计与构建星形光纤网络时,常规的方法是根据各条光纤线路的不同损耗,设计出不同分光比的光分路器,对光功率进行不均等分配,最终达到各光节点功率相等。但每个光分路器都是特制的,没有通用性,不利于设计、生产、备用和维修。文章根据目前光接收机输入功率动态范围都比较宽,允许光功率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的特点,提出用光均分器合理构建和设计星形光纤网,并通过实例介绍了多元光均分网络的构建与设计方法和步骤。

    2010年02期 No.158 17-1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 调制码型对WDM-PON混合调制系统性能的影响

    殷爱菡;焦曰里;陈燕燕;刘方仁;吴凡;

    文章对上下行数据流分别使用差分相移键控(DPSK)和开关键控(OOK)不同的混合调制方式,通过比较下行采用不同调制码型,在没有色散补偿的情况下,实现了20 km、上下行10 Gbit/s对称速率的传输。结果表明,使用反向归零(IRZ)码的混合调制方式可以使下行数据流具有较高的消光比,上行数据流具有较好的色散容限,从而提高了传输系统的整体性能。

    2010年02期 No.158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6K]
  • 弹性以太环传输控制帧的研究

    张永瑞;周胜源;

    文章基于弹性以太环技术,研究了一种新的环路传输控制帧结构,并阐述了帧的功能设计;通过在网络仿真工具OP-NET上搭建模型,验证了设计帧的传输有效性,并与现有的环形交换技术在网络吞吐性能方面进行了比较,仿真显示弹性以太环网技术具有较明显的优势,为进一步完善此环路技术提供了仿真依据。

    2010年02期 No.158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0K]
  • 基于One-to-One的有效备份资源共享管理机制

    周莲英;周琳;

    文章针对目前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流量工程(TE)快速重路由备份资源管理机制的不足,提出了基于一对一备份(One-to-One Backup)思想的有效备份资源管理(EBRM)机制。该机制通过使备份路径中的关键节点掌握有限范围内的节点与链路的可用信息,实现对备份资源的有效共享管理,可同时支持同一保护路径及不同保护路径的备份资源共享。仿真结果显示,该方案可以有效节约备份资源,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

    2010年02期 No.158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 移动城域网中分组传送技术的应用

    连建;曹彦;

    分组化和宽带化是下一代城域网络发展的趋势,但在向IP城域网络发展的过程中,时分复用(TDM)和IP业务将长期共存。文章介绍了移动城域传送网的定位和需求,分析了目前常见的运营商骨干网桥接(PBB)、运营商骨干网传输(PBT)和传送多协议标签交换(TMPLS)等分组传送网(PTN)技术,在此基础上探讨了PTN设备的组网方案和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D-SCDMA)基站同步的解决方案。

    2010年02期 No.158 31-3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光电器件研究与应用

  • 阵列光纤光栅频谱合束技术研究

    章建荣;刘海荣;刘德明;周驰;

    文章提出一种新型的基于阵列光纤光栅(AFG)的频谱合束结构,该结构的优点是输出光斑具有较好的单模特性,且系统的可靠性和可扩展性较强。应用高斯模场近似的方法,对这种结构的性能做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这种结构的衍射效率高,输出光斑尺寸小,单模特性好。

    2010年02期 No.158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 适用于PolSK调制的FWM型全光波长转换器

    吴杨;李培丽;施伟华;

    文章提出了一种利用半导体光放大器(SOA)中的四波混频(FWM)效应、适用于偏振移位键控(PolSK)调制的全光波长转换器方案。注入的辅助光可以缩短SOA增益恢复时间,增大饱和功率,提高波长转换效率。通过数值模拟从理论上实现了这种全光波长转换器,研究了输入泵浦光、信号光和辅助光功率对全光波长转换器输出特性的影响。

    2010年02期 No.158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 镜像耦合一维光子晶体窄带滤波器设计研究

    刘丽丽;汤炳书;

    文章提出准周期一维光子晶体的概念,把一维时域有限差分方法用于一维二元准周期光子晶体构成镜像耦合结构的窄带滤波特性设计研究。数值结果表明,用此结构能实现窄带滤波。进一步研究表明,要实现同一波长的滤波,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耦合层的折射率越大,则镜像耦合层厚度越小;在耦合层介质一定时,耦合层厚度决定窄带的位置与带宽;在其他条件一定时,入射角大小决定窄带的位置,入射角度越大,窄带位置越向短波方向移动。

    2010年02期 No.158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K]
  • 622Mbit/s光接收模块CMOS限幅放大器前端设计

    王玮;童志强;蒋湘;杨壮;

    文章采用0.25μm互补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工艺设计了一种622 Mbit/s速率光接收模块的限幅放大器,整个系统包括偏置电路、输入缓冲、三级放大、输出缓冲和直流反馈,采用全差分结构。利用3.3 V电源供电,功耗约为109 mW,电路增益可达97 dB,在46 dB的输入动态范围内可以保持790 mV的恒定输出摆幅。

    2010年02期 No.158 43-4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 一种光纤传感器温度与应变同时解调的方法

    任中耀;潘炜;闫连山;罗斌;张志勇;雷杨;蒋志远;

    文章分析了一种利用外差检测所得微波信号的电场振幅和频率来计算后向布里渊散射光功率及频移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对功率较强的微波信号进行数值拟合,利用得到的直流分量和交流分量计算出后向散射光功率、频移及其随温度、应变变化的系数矩阵。数值结果表明,温度、应变的解调精度分别为1℃、100με,但也受到一定采样频率的限制。

    2010年02期 No.158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4K]

无线光通信

  • OFDM-ROF系统的传输模型和光脉冲性能分析

    邓沌华;陶智勇;李蔚;

    文章采用由分步傅里叶变换求解薛定谔方程的方法研究了一套应用于基于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技术的光纤无线通信(Radio over Fiber,ROF)传输系统模型,对其光学传输性能进行了仿真模拟计算。分析了光纤信道中色散和非线性参数对信号传输质量的影响,指出只有进行脉冲压缩才能在光纤中传输OFDM-ROF信号。

    2010年02期 No.158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K]
  • 基于差集合的光正交码构造算法

    李岩;高军萍;李琦;刘剑飞;

    文章在差集合理论的基础上,给出了满足相关特性的最佳光正交码的约束条件,提出了一种最佳(n,w,1)光正交码的构造方法,并构造出码容量为2的最佳(n,w,1)光正交码码组,最后递归构造出码容量为60的最佳光正交码码组。结果表明,此方法构造的光正交码码组具有较大的码容量和良好的相关特性,有一定的实用性。

    2010年02期 No.158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K]
  • 两种双频ROF系统模型的分析与比较

    刘婷;潘炜;闫连山;罗斌;

    文章对两种双频率波段的光纤无线通信(Radio-Over-Fiber,ROF)系统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首先基于文献实验,实现了使用一个马赫-曾德调制器直接调制双频率波段的ROF系统模型,然后改为使用两个马赫-曾德调制器分别调制两个波段的系统模型。结果表明,在误码率BER=10-9,光纤长度为55 km的情况下,对于40 GHz频段,改进后的系统比改进前的系统性能提高5 dBm;从敏感度曲线上也可以看出,改进后的系统性能更稳定。

    2010年02期 No.158 5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7K]
  • 时隙速率对APD直接检测接收机差错性能的影响

    张铁英;王红星;刘敏;胡昊;

    在光通信中,采用高调制阶数可获得高功率利用率,但同时也会导致时隙速率增大。针对于此,文章研究了时隙速率对雪崩光电二极管(APD)直接检测接收机差错性能的影响。在给出接收机模型的基础上,以脉冲位置调制(PPM)为例,推导了差错概率解析式,并分析了产生影响的根本原因。数值结果表明,时隙速率的增大减弱了系统的抗噪声性能,当误码率为10-6时,调制阶数每增加1,需要增加约1 dBm的信号接收功率。

    2010年02期 No.158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 FBG阵列波长偏差对OCDMA系统误码率的影响

    任亚飞;李传起;周谞;周燕燕;

    文章给出了一种基于光纤布拉格光栅(FBG)阵列的可调谐二维编解码器结构。重点分析了在波长不匹配时由于编解码器解码输出的自相关峰值功率削弱,进而劣化系统的误码率的情况。仿真了随着跳频扩时(TS/WH)码字参数的变化,编解码器在相应波长发生偏差条件下的解码输出功率和误码率。分析结果表明,当波长偏差0.1 nm时,对于跳频个数为31的编解码器,系统的误码率仍然<10-9,因而可以通过增加跳频波长数来降低编解码器对调谐精度的要求。

    2010年02期 No.158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无线通信

  • 基于多通道数据传输技术的无线视频监控系统

    熊茜;胡鹏;郑亚;

    文章基于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介绍了基于多通道多媒体数据传输技术的无线视频监控系统。该监控系统利用多个无线模块建立若干条通信链路,并根据各链路的通信质量动态调整数据传输模式,兼容多种传输协议,保障了多媒体数据传输的流畅度和清晰度,实现了对所有无线覆盖地区的网络远程监控。

    2010年02期 No.158 66-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简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