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霄;邵雨丰;侯春宁;郑曦;李欣颖;邹书敏;迟楠;
文章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正交频移键控(FSK)/幅移键控(ASK)再调制的波分复用-无源光网络(WDM-PON)结构,在下行方向,采用一种新型的基于相位-强度调制转换的FSK调制技术,实现了40 GHz的高速FSK信号;在上行方向,直接将10 GHz的ASK信号调制到FSK信号上,实现正交调制。文章研究了整个系统的性能,仿真结果显示,这种WDM-PON结构能满足接入网的传输要求,为未来的高速接入网提供了一种选择。
2010年04期 No.160 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1K] - 钱银博;张敏明;刘德明;邓磊;杨康;
文章提出一种基于全光波长转换(AOWC)的新型波分/时分混合复用无源光网络(HPON)架构,使用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来扩展突发模式全光波长转换模块(BM-AOWCM)的输入动态范围,以满足系统上行2.5 Gbit/s突发信号波长转换应用的要求。分析了动态范围扩展的原理,并通过仿真进行验证。搭建了测试系统,实验结果表明,在误码率为10-9时,动态范围可以由5.5 dB扩展到29.8 dB。
2010年04期 No.160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4K] - 姚晓宇;徐荣青;李亚玲;田俊青;
文章针对传统P圈保护算法计算时间长、资源利用率低的缺点,提出一种新的启发式算法,该算法以冗余度为评价标准,结合了未保护链路比率,在未保护链路数少的情况下能有效地约束P圈的扩张,只需一步就能计算出高效的P圈并100%保护光网络。通过在泛欧COST239网络和新泽西州LATA网络上仿真,表明该算法可以有效地减少配置P圈的数量,减少计算时间,提高网络的资源利用率。
2010年04期 No.160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K] - 王孝明;张连营;
文章首先描述了目前IP网络在承载语音、视频业务时的缺陷,然后提出解决IP网络现有问题的思路,并详细描述了实现IP网主动保护的具体解决措施。主要是通过网络监测中心收集相关网络指标,一旦发现IP网络设备端口或链路质量指标的劣化超过了语音业务容忍的门限,便主动向IP网络设备下发相关指令,主动实现不满足语音、视频业务质量需求的链路的快速切换。
2010年04期 No.160 13-15+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K] - 刘玉洁;肖峻;
文章对光传送网(OTN)新的体系架构进行了建模,运用一种新的映射方式将客户信号适配到OTN模型中进行传送。通过对接收端时钟和理想时钟的对比,分析了新旧映射方式对OTN时钟性能产生的影响,证明了新映射方法具有对时钟性能影响更小的优点。此模型和所得结论可帮助光网络系统设计人员在系统设计前衡量和分析网络时钟的性能,以及预估各种映射方式对时钟性能的影响。
2010年04期 No.160 16-1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1K] - 谢杨;刘健夫;姚国珍;李宝罡;李永倩;
文章针对基于可调谐Fabry-Peort(F-P)滤波法的光纤光栅温度传感系统,从理论上分析了由光缆长度引起的传输时延对波长解调精度的影响。通过数值模拟得出以下结论:解调系统的扫描频率为4 Hz时,对于一定长度的光缆,传输时延引起的波长测量值误差为7.911 pm/km,相应的温度误差约为0.8℃/km,且随着扫描频率的增高,温度误差成倍增大。
2010年04期 No.160 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8K] - 孙志峰;刘德明;刘海荣;孙琪真;李晓磊;
文章介绍了一种基于混合时分/波分复用技术的分布式光纤振动传感网络周界。系统基于光纤干涉传感技术,采用Sa-gnac干涉仪作周边警戒单元,结合网络通信中的混合时分/波分复用技术,实现了120个用户单元的联合周边警戒,并可扩容到256户。
2010年04期 No.160 23-2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K] - 张竞文;吕安强;李宝罡;杨志;
文章阐述了布里渊光时域分析(BOTDA)的原理以及布里渊频移与温度和应变的关系,对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从研究方法、温度、应变和空间分辨率及测量动态范围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分析了国外现有的基于BOTDA技术的商用化产品及具体指标,以及BOTDA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给出了基于BOTDA技术的光纤传感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
2010年04期 No.160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 许恒迎;张霞;韩继广;牛慧娟;白成林;
为开发实用的自适应偏振模色散(PMD)补偿控制模块,文章提出并实现了一种采用高性能浮点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注于算法处理、以增强型直接内存存取(EDMA)进行数据传输、以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进行数据采集和逻辑控制的新型设计方案。详细介绍了该模块的硬件设计、工作过程和软件设计,并对使用的粒子群优化(PSO)算法进行了重点阐述。给出了模块的工作流程图和算法流程图。实验结果表明,此模块对于二阶PMD补偿效果良好,相对于以往的补偿模块耗时更短。
2010年04期 No.160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6K] - 李晓滨;吴琼;王付强;
为了支持语音、视频和数据等多业务接入,以太网无源光网络(EPON)动态带宽分配算法需要保证不同业务的优先级以提供不同的服务质量(QoS)、减小实时业务时间延迟,这会带来轻载惩罚问题。针对该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基于多队列带宽分配方案,即光网络单元为不同优先级的业务分别申请带宽并引入预测机制。给出了具体算法并进行了算法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不仅能支持语音、视频和数据等多业务接入,还能从根本上避免轻载惩罚,通过预测可以进一步提高高优先级业务的QoS。
2010年04期 No.160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0K] - 侯睿;刘朦朦;
光突发交换(OBS)网络是迈向全光分组交换网络的典型代表。文章主要研究了基于可变长光突发数据分组的OBS网络性能,给出并分析了不同负荷量大小的情况下网络中的平均突发数据分组数量等参数。在设定网络速率为10和40 Gbit/s的情况下,给出了网络平均时延、突发数据分组负荷量及突发数据分组长度之间的关系。所得结果可作为对OBS网络理论研究的一种补充。
2010年04期 No.160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9K] - 付兰英;何鹏;田丽军;
随着人们对带宽需求的不断增长,传统的铜缆接入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接入手段光纤化成为接入网的发展方向。无源光网络(PON)是光纤综合宽带接入的最新应用技术,其中以太网无源光网络(EPON)因具有诸多优点而受到运营商们的青睐。文章以某普通住宅小区为例,提出了EPON的解决方案,并进行了分析。
2010年04期 No.160 40-42+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 王芬;张劲松;
文章介绍了基于IP的语音通信(VoIP)中语音质量的评价方法。通过研究语音质量的评价方法来达到对VoIP语音质量的监控,并使之能够保持一定的服务水平是很有必要的。文章还分析了主观评价模型与客观评价模型的实现原理,最后给出了主观评价模型与客观评价模型试验的量化比较结果以及不同客观评价模型试验的量化比较结果。
2010年04期 No.160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K]
- 胡强高;刘德明;
在典型的微电子机械系统(Micro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MEMS)型波长选择开关(Wavelength selective switch,WSS)中,一般使用双轴MEMS微镜来实现波长切换与光功率的衰减。文章从理论上研究了基于MEMS技术的WSS在实现衰减功能时"兔耳"现象产生的机理,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表明,用衍射理论的解释与实验结果能够较好地吻合。
2010年04期 No.160 52-5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0K] - 李伍一;马卫东;林谦;
相移光纤光栅作为一种透射型滤波器,在光通信和传感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文章介绍了一种基于光纤包层刻蚀技术的新型微结构相移光栅,利用光纤双包层理论分析了包层刻蚀深度和环境折射率对纤芯基模有效折射率的影响,并将谐振理论与传输矩阵法相结合,详细分析了刻蚀深度、刻蚀宽度和刻蚀位置与微结构相移光纤光栅的反射谱之间的关系。
2010年04期 No.160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8K] - 陈海燕;黄春雄;李继军;吴耀德;
文章提出一种基于Er-Yb掺杂磷酸盐玻璃的级联长周期波导光栅(CLPWG)滤波器,CLPWG是直接制作在波导上的。该滤波器由不同滤波单元组成,各滤波单元具有不同的谐振波长与带宽。对CLPWG滤波器的传输特性进行了理论研究,讨论了CLPWG滤波器的传输谱对Er-Yb掺杂磷酸盐玻璃波导放大器自发辐射谱的影响。
2010年04期 No.160 57-5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K] - 恩德;任凤娟;孙彦楷;
光收发模块是一种低功耗、小型化和高科技的有源器件,它的出现推动了光传输系统的发展,对其性能进行测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作者基于自动测试平台(ATS),利用虚拟仪器技术(LABVIEW)软件控制测试平台实现了对光收发模块的性能测试。首先设计了ATS设备连接图,并对其原理进行了说明,然后利用LABVIEW软件对OC3-IR模块进行了3种不同温度下的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光收发模块成功通过测试。
2010年04期 No.160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2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