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圆;方武良;张俊文;黄博;邹书敏;李欣颖;邵宇丰;黄德修;迟楠;
随着接入网带宽需求和业务支持需求的快速发展,环形结构的无源光网络(PON)的应用越来越重要,更长距离、支持更多光网络单元、与环形网络无缝融合已经成为PON在城域网中继续发展的3大要求。文章详细论述了新型环树融合拓扑结构的PON的原理及关键技术,讨论了这种新型结构的典型应用,总结了不同方案的优缺点,为未来接入网与城域网更深层次的融合发展的研究提供参考。
2010年05期 No.161 1-3+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K] - 林子;黄元波;
随着下一代网络(NGN)和3G网络的大规模应用,传统的以电路交换为主的公共交换电话网(PSTN)逐渐转向以分组交换为主。在从传统网络向未来网络转换的过程中,时钟同步仍然是其中面临的一大难题。文章研究和分析了分组传送网(PTN)中应用同步的两种技术,即同步以太网技术和IEEE 1588 V2技术,并且阐述了其相关原理和在PTN时钟同步中的应用。
2010年05期 No.161 4-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 郑曦;侯春宁;刘霄;邵宇丰;邹书敏;李欣颖;张俊文;方武良;迟楠;
提出并证明了一种基于副载波单边带分插复用的正交频分复用无源光网络(OFDM-PON)系统的新型结构。该结构的下行传输是基于单边带的OFDM-4-正交幅度调制(QAM),传输速率为10 Gbit/s;而上行传输则是利用下行信号中保留的另一条边带进行2.5 Gbit/s速率的幅移键控(ASK)调制,采用时分多路接入方式。该方案可以较好地避免双向传输中的后向瑞利散射,考虑后向散射情况下,下行信号功率代价<0.8 dB,上行信号功率代价<1.8 dB。
2010年05期 No.161 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2K] - 张宁;邵宇丰;方武良;黄博;黄德修;迟楠;
光通信中如何提高传输速率和光谱效率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采用先进的调制格式是实现上述要求的关键途径,其中正交调制格式就是方法之一。文章介绍了一种研究计算多维多阶正交调制信号误码率的方法,首次推导出了多阶相位调制信号的解析表达式以及基于这种计算方法的仿真结果,并讨论了消光比等参数对误码率的影响。
2010年05期 No.161 11-13+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K] - 江磊;
在广泛使用基于同步数字体系(SDH)的多业务传送平台(MSTP)的基础上,引入基于密集波分复用(DWDM)系统的光传送网(OTN)。在接入层采用MSTP解决业务的送达与环网的保护,在汇聚乃至骨干层采用OTN解决大颗粒业务的传送需求。该设计方案将两种截然不同的传输网络机制有机结合,为转型中的移动通信运营商在原有MSTP网络基础上快速实现大流量、大带宽的业务开通创造了条件。
2010年05期 No.161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 郭政慧;杜冬高;
随着校园网的发展,校园网上的应用系统越来越多,而且这些系统的认证互相独立,不适应数字化校园网的发展方向。基于此,文章在分析常用的认证方案和对现有系统改动最小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校园网的安全单点登录方案,利用公钥基础架构(PKI)、轻量目录访问协议(LDAP)和集中式认证服务(CAS),实现数字化校园网的安全统一身份认证。
2010年05期 No.161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 唐敏;郑康锋;刘玉龙;黄鸣;
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光纤传输网安全问题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结合实际建立光纤传输网安全评估体系,利用AHP分析软件Expert Choice完成了AHP的计算与分析,以期有助于全方位地对光纤传输网安全进行评估,分析各安全威胁因素,以加强传输网的安全管理。
2010年05期 No.161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 张强;张治中;
针对RFC 2544标准的工程应用,设计了一种Win CE系统平台下的以太网性能测试软件方案,在此基础上详细讨论了包括以太网帧的构造、软硬件交互、数据管理和绘图操作在内的核心功能模块的实现方法。测试结果表明,该软件在硬件平台上运行稳定,功能执行正确,其代码具有较好的健壮性、有效性和可扩展性。
2010年05期 No.161 23-26+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5K] - 姚传军;
文章系统阐述了WPDRRC(预警、保护、检测、响应、恢复和反击)信息安全模型,对WPDRRC信息安全模型进行了理论分析,就WPDRRC信息安全模型的安全防护功能与其他信息安全模型作了对比分析。最后,阐述了WPDRRC信息安全模型在安全等级保护工作中的应用。
2010年05期 No.161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 贾元元;丁镭;章祯;栾艳彩;邢俊波;吕可诚;
随着数据通信量的剧增,光纤通信系统容量迫切需要提高,开发S波段已成为系统扩容的一条重要途径。基于掺铒光纤研制S波段(1 470~1 530 nm)光放大器成为开发S波段有源器件、实现通信系统扩容的优化方案。文章主要介绍S波段掺铒光纤放大器(S-EDFA)的各种实现方案及最新研究进展,分别阐述和分析了各种结构的S-EDFA的实验装置、工作原理及性能指标。
2010年05期 No.161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4K] - 李维杰;刘成刚;胡强鹏;郑林;徐红春;
文章首先对万兆以太网无源光网络(10 G-EPON)的网络拓扑结构、波段的分配和功率预算作了介绍,接着以非对称10 G-EPON光网络单元(ONU)端单纤双向器件(BOSA)为例,对器件研制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简要探讨,最后介绍了对样机进行的全面测试,并对测试结果做了分析。
2010年05期 No.161 37-39+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K] - 葛建军;胡毅;徐红春;
高速小型可插拔式(SFP)光模块作为光通信系统的关键器件,一直是光通信领域研究的热点,其中保持消光比稳定是高速SFP光模块一项极为重要的性能。文章阐述了几种常见的通过温度补偿来改变调制电流,保持消光比稳定的方案,并介绍了各种方案的特点和基本原理。这些分析和研究对SFP光模块的设计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2010年05期 No.161 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K] - 周志勇;高繁荣;田军;
文章研究了电色散补偿(EDC)均衡器对长距离10 Gbit/s小型可插拔式(XFP)光模块性能的改进。根据测试需要搭建测试台位:光发射部分采用80 km电吸收调制器(EML)光源,接收部分采用雪崩光电二极管+跨阻放大器(APD+TIA)的光电探测器,EDC均衡器对光电探测器输出的码流采用色散补偿算法来优化线路特性。将80 km EML光源加入EDC均衡器后,传输距离延长到了120 km。
2010年05期 No.161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 张宁波;高超;李丽君;张艳艳;于国亮;魏帅;曹慧;尹兴彬;曹茂永;
提出一种基于双包层光纤和耦合器的双包层光纤微弯传感器结构及暗场检测方法。通过理论和仿真分析,建立了双包层光纤弯曲损耗的理论模型;通过对光纤结构参数与传感器灵敏度关系的仿真,获得了实验用光纤最佳结构参数;理论和仿真分析了变形器的最佳周期、齿间距和齿数问题;对双包层光纤微弯传感器及其暗场检测方法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显示,传感器输出光场与光纤形变之间有着较好的线性关系。
2010年05期 No.161 47-4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 李勇涛;李永倩;杨志;李保罡;黄春林;
提出了一种利用非线性反射镜提高布里渊光时域反射仪(BOTDR)系统信噪比的新型传感结构。通过将两根相同类型的传感光纤敷设在同一待测温度或应变环境下,结合光纤3 dB耦合器,可以形成非线性反射镜。利用非线性反射镜可以将传感系统输出信号的强度提高到只用一根传感光纤时的4倍,既能改善系统的信噪比及测量精度,也能提高传感系统的可靠性。
2010年05期 No.161 49-5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 唐冬;李强;张佳;左琼华;张斌;
文章主要介绍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D-SCDMA)网络Iu接口光信号采集板卡的研究现状和基本原理。通过与传统采集卡的对比分析,提出一种改进的采集板卡的设计方案,并对采集板卡硬件系统的各组成部分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介绍。最后对硬件调试的基本原理作了概括。
2010年05期 No.161 52-54+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 唐璐丹;李和;
针对退避策略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介质访问控制(MAC)协议中的作用与要求,分析了典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MAC((S-MAC)协议的退避机制,提出网络冲突概率自适应退避算法。并用NS2对其进行了性能仿真测试,仿真结果表明,在网络节点分布较为密集、突发数据流量变化较大的网络环境中,改进后的方案在能量效率和吞吐量方面都有较大的改善。
2010年05期 No.161 5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 张忠波;李小文;姬自英;
提出一种第三代合作伙伴(3GPP)长期演进(LTE)上行共享信道中传输预编码的实现方案,即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的多种混合基离散傅里叶变换/离散傅里叶逆变换(DFT/IDFT)处理器。这种DFT/IDFT处理器根据不同的输入数据长度进行动态配置,使硬件资源得到共享,处理速度及数据精度满足LTE系统测试要求。采用Verilog HDL语言在Xilinx公司的Virtex-5系列FPGA芯片内成功对该处理器模块进行了验证,并对其进行了优化。
2010年05期 No.161 6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 陈发堂;何坚龙;
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长期演进(LTE)系统的同步信号包括主同步信号与辅同步信号,用于小区搜索。文章介绍了辅同步信号的生成过程,并根据定点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特点,提出了一种简单的实现方案,并利用MATLAB软件对其进行了验证。该方案已应用于LTE-时分双工(TDD)无线综合测试仪表的开发中。
2010年05期 No.161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 吴云梅;李小文;曹俊华;
文章研究了长期演进(LTE)非接入层身份认证、演进型分组系统(EPS)安全上下文建立以及启用过程,提出了一种改进方案。该方案减少了系统的信令开销,降低了过程处理时延。通过对新旧方案在实现效率方面的对比,分析了两种方案的通信次数、延迟时间,说明新方案具有节约链路资源和缩短过程处理时间的优点。
2010年05期 No.161 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