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光信息与光网络大会(GOINC2021

http://www.goinc.com.cn/

2021年9月24-26日 北京

 

光信息网络已经成为国家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奠定了智慧城市的发展基础,也支撑着下一代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2020-2021是新基建蓬勃发展的时段,让信息化手段优势凸显。在新基建7大领域中,5G、大数据中心、工业物联网、人工智能四个方向都是和通信强相关的产业,而光网络作为通信网的承载基石,堪称“新基建”的“基建”,当前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及挑战。

“中国制造2025”、“宽带中国”、“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的提出和实施为光通信领域制造了前所未有发展新机遇,更是为中国光纤光缆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在此背景下,9月24-26日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将在北京召开“第五届光信息与光网络大会”,特邀全球知名院士、专家、企业家聚集一堂,共同探讨从发展趋势到技术研讨再到解决方案的最新进展,共同搭建产学研用的大平台。

 

大会亮点:

  • 多位国内外院士、专家亲临现场做精彩报告,共同探讨光信息网络的前沿技术及最新产业应用, 展望全产业链发展趋势
  • 三大运营商,华为等龙头企业悉数到会,将覆盖全产业链最新研究热点,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共同深入探讨前沿技术、发展战略、促进产学研各方交流合作
  • 重点围绕光电芯片、器件与模块、新型光电子器件、光传输系统、光交换与光网络、量子通信与光网络安全、新型光纤技术及应用、多维全息化通信、空天地激光通信与F5G/F6G、数据中心光互联与组网及光信息处理与人工智能光子技术等热点话题展开深入交流
  • 将近300家企业、高校、研究院所、重点实验室共同参加,将集中展示最优秀技术、最尖端产业化成果,现场还将进行多场技术交流、发布会、培训、对接洽谈等

 

主办单位: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    

北京邮电大学

中国联通研究院

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PIE)      

 

 

承办单位:

北京邮电大学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光通信与信息网络专家工作委员会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光纤传感技术应用专家工作委员会中国光纤传感技术及产业创新联盟

 

 

联办单位:

下一代互联网接入系统国家工程实验室

 

名誉主席:

 

赵梓森(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褚君浩(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刘韵洁(中国工程院)

余少华(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徐  坤(北京邮电大学)

毛  谦(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大会主席:

邬贺铨(中国工程院)

韦乐平(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大会执行主席:

张  杰(北京邮电大学)

 

大会共主席:

刘德明(华中科技大学)

唐雄燕(中国联通)

陈山枝(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沈  平(南方科技大学 )

敖  立(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技术与标准研究所)

祝宁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谢崇进(阿里巴巴)

 

技术程序委员会:

主  席:王光全(中国联通)、沈纲祥(苏州大学)

共主席:张敏明(华中科技大学)、赵永利(北京邮电大学)、沈世奎(中国联通)

委员(音序排列):

蔡轶(苏州大学)

程增光(复旦大学)

储涛(浙江大学)

董建绩(华中科技大学)

冯俊波(联合微电子中心)

付松年(广东工业大学)

顾仁涛(北京邮电大学)

桂丽丽(北京邮电大学)

郭磊(重庆邮电大学)

胡卫生(上海交通大学)

江宁(电子科技大学)

孔令杰(清华大学)

李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李晗(中国移动)

李建平(广东工业大学)

李泳成(苏州大学)

陆丹(中科院半导体所)

潘时龙(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庞拂飞(上海大学)

裴丽(北京交通大学)

邱昆(电子科技大学)

桑新柱(北京邮电大学)

沈世奎(中国联通)

谭小地(福建师范大学)

王兴军(北京大学)

谢刚(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杨凯(北京理工大学)、

杨雷(中科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

杨奇(华中科技大学)

义理林(上海交通大学)

张诚(华中科技大学)

张帆(北京大学)

张海懿(中国信通院)

张明江(太原理工大学)

赵永利(北京邮电大学)

周强(电子科技大学)

朱祖勍(中国科技大学)

诸葛群碧(上海交通大学)

 

议题方向:

专题一:光电芯片、器件与模块(偏芯片)

主席:储涛(浙江大学)

 

1、新型无源光器件与模块

2、新型有源光器件与模块

3、光通信插拔/板载/共装模块

4、硅基光电混合/单片集成工艺、芯片和器件

5、非硅材料光子集成工艺、芯片和器件

6、光通信高速信号处理芯片和子系统

7、光子集成电路与芯片设计自动化

8、超构光子集成芯片和器件

9、光波导材料和光背板互连

 

专题二:新型光电子器件(偏模块、微波光子)

主席:潘时龙(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共主席:董建绩(华中科技大学)、王兴军(北京大学)、陆丹(中科院半导体所)、冯俊波(联合微电子中心)、李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1、 超材料与超表面光电子

2、 微纳激光技术

3、 新型半导体LED

4、 高速光电探测器

5、 智能光电传感器

6、 太赫兹光源技术

7、 自旋光通信原理与器件

8、 二维原子晶体光电器件

 

专题三:光传输系统

主席:蔡轶(苏州大学)

共主席:付松年(广东工业大学)、张帆(北京大学)、诸葛群碧(上海交通大学)、杨奇(华中科技大学)

 

1、高速长距离光传输系统(含陆地、越洋和无中继)

2、短距与城域光传输系统(含接入、数据中心等)

3、超大容量光传输技术

4、光通信中的数字信号处理与损伤补偿

5、光通信中的调制、编码与整形

6、机器学习辅助光通信系统

7、光纤信道损伤的建模与监测

8、空分复用光传输技术

9、多波段光传输技术

 

专题四:光交换与光网络

主席:胡卫生(上海交通大学)

共主席:郭磊(重庆邮电大学)、朱祖勍(中国科技大学)、赵永利(北京邮电大学)、李泳成(苏州大学)

 

1. 带宽灵活可变光交换技术

2. 全波带多粒度光交换技术

3. 多维光网络资源分配技术

4. 软件定义光网络控制技术

5. 光网络多故障生存性技术

 

专题五:量子通信与光网络安全

主席: 邱昆(电子科技大学)

共主席:江宁(电子科技大学)、义理林(上海交通大学)、周强(电子科技大学)

 

1、光网络内生安全架构

2、物理层安全机制与关键技术

3、全光攻击与物理防护

4、抗窃听光纤通信系统

5、光网络安全工程

6、量子密钥分发网络

7、量子与经典信号的共纤传输

8、量子与经典信号的共同交换

9、QKD和WDM融合网络的控制管理

 

 
专题六:新型光纤技术及应用

主席: 裴丽(北京交通大学)

共主席:张帆(北京大学)、庞拂飞(上海大学)、张明江(太原理工大学)

 

1、光纤传输新效应与新机理

2、新型光纤光缆设计、制造与应用

3、新型大容量传输光纤设计与应用

4、空分复用光纤、光放大器与应用

5、高非线性光纤及应用

6、光纤放大器与光纤激光器

7、光纤传感与光纤成像

8、光纤器件及应用

 

专题七:多维全息化通信

主席:桑新柱(北京邮电大学)

共主席:谭小地(福建师范大学)、李建平(广东工业大学)

 

1、多维全息化通信网络架构

2、多维信息测量与采集技术

3、实时三维立体显示技术

4、高速大容量多路传输技术

5、全息三维光场信息传输与同步

6、多维全息组网的控制与管理

 

 

专题八:空天地激光通信与F5G/F6G

主席:杨雷(中科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

共主席:赵永利(北京邮电大学)、杨凯(北京理工大学)、谢刚(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1、空间激光通信终端

2、空天地激光通信链路

3、空天地激光互联网络架构

4、空天地一体化组网协议

5、空天地一体化控制与资源分配

6、空天地一体化网络生存性

7、面向F5G/F6G的全光业务网

8、基于F5G/F6G网络业务应用

 

专题九:数据中心光互联与组网

主席:顾仁涛(北京邮电大学)

共主席:李晗(中国移动) 、张海懿(中国信通院)、沈世奎(中国联通)

 

1、软件定义数据中心控制技术

2、数据中心光交换技术

3、数据中心内与数据中心间光互联技术

4、边缘数据中心低时延光组网技术

5、数据中心灾备与应急组网技术

 

专题十: 光信息处理与人工智能光子技术

主席:桂丽丽(北京邮电大学)

共主席:张诚(华中科技大学)、程增光(复旦大学)、孔令杰(清华大学)

 

1、片上智能光信息处理

2、微纳光场调控技术

3、光计算与类脑计算

4、光子神经网络

5、生物医学光子技术

 

Workshop:

主席:王光全(中国联通)、赵永利(北京邮电大学)

共主席:沈世奎(中国联通)

热点方向:

 

1.硅基光集成

2.光子神经网络

3.量子计算与量子互联

4.低成本相干/非相干传输技术

5.空分复用和全波段传输

6.内生安全光通信

7.人工智能与光子学

8.确定性全光业务网

 

 

征文通知(包含Demo论文)

    1.征集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向:

  • 光电芯片、器件与模块(光通信插拔/板载/共装模块;硅基光电混合/单片集成工艺、芯片和器件、非硅材料光子集成工艺、芯片和器件、光通信高速信号处理芯片和子系统等)
  • 新型光电子器件(超材料与超表面光电子、微纳激光技术;新型半导体LED、高速光电探测器、智能光电传感器、太赫兹光源技术、自旋光通信原理与器件;二维原子晶体光电器件等)
  • 光信息处理(片上智能光信息处理、微纳光场调控技术、光计算与类脑计算、光子神经网络、生物医学光子技术等)
  • 光传输、光交换及光系统(光传输系统及技术、光通信中的调制、编码与整形;光通信中的机器学习等)
  • 光纤传感技术及应用、光纤传感器、新型光纤、光纤设备和光纤放大器、特种光纤、光纤器件、设备及应用等)
  • 量子通信与光网络安全(光网络内生安全架构、物理层安全机制与关键技术、全光攻击与物理防护、抗窃听光纤通信系统、光网络安全工程、量子密钥分发网络、量子与经典信号的共纤传输、量子与经典信号的共同交换、QKD和WDM融合网络的控制管理等)
  • 空地互连光通信
  • 多维全息化通信(多维全息化通信网络架构、多维信息测量与采集技术、实时三维立体显示技术、高速大容量多路传输技术、全息三维光场信息传输与同步、多维全息组网的控制与管理等)
  • 数据中心光互联与组网

 

2.投稿要求:

普通论文投稿:

提交论文摘要(中英文均收),英文摘要500-600字为宜,中文稿件需要提交全文,4-6页为宜。

Demo论文(演示报告)投稿:

1)演示报告应是未发表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光网络与光信息方向的最新进展和实现。

2)演示报告不同于研究论文,在报告中需要描述拟演示系统的体系架构,关键技术,系统演示步骤和演示环境等,并在会议现场以软硬件原型系统的形式现场演示。
3)Demo 论文中英文均可,参与评选,论文篇幅至少1页,如需正式录用发表,篇幅需要4-6页,具体模板请参考投稿链接中的普通征文模板。

4)参与Demo展示评选,请一定要在题目后面备注“Demo paper”,否则稿件将按照普通投稿审理。
 

3.评优及展示:

1)会议期间将择优评选最佳论文、最佳Poster并颁发优秀证书,参加此活动,请投递全文。

2)通过评审接受的演示报告(demo papers)需要根据大会日程安排在指定日前提交演示方案,并参加大会的展板展示和系统演示活动。
3)现场展示过程中将由大会评选最佳演示报告(Best Demo),并颁发优秀证书。

 

4.论文投稿方式及出版:

1) 投稿链接:https://b2b.csoe.org.cn/submission/GoInc2021.html

2) 通过会议程序委员会专家审查的投稿被大会组委会录用,择优推荐到合作期刊(SCI、EI)或SPIE会议文集(EI)正式发表。

 

5.支持期刊

Photonic Sensors (SCI)、OEA(SCI)、SPIE (Ei)、红外与激光工程 (Ei)、光电工程(核心)、《光通信研究》(中文核心)、《光通信技术》(中文核心)等。

6.重要日期:

(第二轮)论文提交截止时间: 2021年 08 月 20 日
6.汇款方式及联系人

会议费每人 2400元,学生优惠为每人1400元,SPIE版面费每篇2500元;

汇款信息:

学会账号:0200296409200177730

开户银行:工行北京科技园支行

户    名:中国光学工程学会

 

论坛联系人

联系人: 秦女士

联系电话:022-58168872

邮箱:qinqianrong@csoe.org.cn

展会联系人

郭  圣,电话:010-83739883;邮箱:guosheng@csoe.org.cn

吕子晨,电话:13810226340; 邮箱:lvzichen@csoe.org.cn

邵秋伟,电话:15501263970; 邮箱:shaoqw@csoe.org.cn

上一篇:太赫兹科学与技术高峰论坛

下一篇:首届《光通信研究》优秀论文评选结果公示公告